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宿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功能療育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社區家庭備藥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醫院專科轉介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需要協助 Dr. Please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服務福利站
      • 聊天知識庫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共同生產夥伴
    • 主題工作策進會 SDG Workgroups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永續健康 COPC Task Force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群雲:三協生活科技
    • 終身歷:伸易自主健康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志工服務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objective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手冊下載
  • Toggle search form

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 鄭詩鋒醫師 2013/01/14

Posted on 7 5 月, 20247 5 月, 2024 By Jeff Yu

糖尿病從民國91年起,已躍升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糖尿病併發症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高血糖,當血糖控制不好時,長時間下來將對視網膜、腎臟和神經造成傷害,嚴重進而導致失明、洗腎和各種神經病變。

同時,糖尿病也會加速心臟、腦部和四肢動脈血管的粥狀硬化形成併發症,使得糖尿病人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有心肌梗塞、腦中風和截肢的機會。加上有不少的病人沒有得到及早的診斷和治療,使得糖尿病的威脅傷害與日俱增。

三種糖尿病併發症:

  1. 血管併發症
  2. 急性併發症
  3. 慢性併發症
  4. 糖尿病之血管併發症
  5. 糖尿病常併有血脂肪過高,高血壓等症狀,這些都是促成動脈硬化的原因,隨之而來的是腦中風、心肌梗塞、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足部感染等。關於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的情形,主要發生在胰島素分泌極端缺乏,以及體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體型肥胖的病人,雖有較高的胰島素,但是體內對胰島素的作用有相當的抗拒性,在胰島素作用無法發揮的情況下,游離脂肪酸也會高起來,小部分病人也可能合併膽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於人體的脂肪上升,一方面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反而下降。為了防止血管硬化,最重要是控制血糖、控制體重、使其血脂肪正常、治療高血壓、避免抽煙、動物性脂肪儘量少吃。
  6. 糖尿病常伴隨著許多的慢性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在臨床上表現為心肌梗塞、心絞痛、失明、尿毒症、鬱升性心臟病衰竭、神經傳導障礙和傷口不易癒合等。不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漸失耐性沒有繼續跟醫師合作,反而尋求徧方草藥,另外有些病人以為他目前並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就不積極服藥,事實上除了配合醫師的處方,加上節制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抽煙、不大量喝酒、睡眠充足、減少壓力)以外,並沒有更好的方法。
  7. 目前絕大多數糖尿病專家的看法是,糖尿病的控制愈好,對病人愈為有利,愈能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至門診接受檢查,如心電圖、尿液、腎功能、血脂肪、血壓、眼底變化、及神經學檢查等,以期及早知道是否有併發症發生,而加以控制治療。平時一盎斯的預防勝於事後一磅的治療,對於糖尿病的治療理念何嘗不是如此,與其花費更多時間、金錢及心力於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上,不如事前加強血糖的控制。

二、急性併發症

1.低血糖症:大多數發生在治療過程中間,由於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不當所造

成,如身體不適進食量減少或運動時間太長過度激烈,卻未適時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以致造成低血糖,它的症狀包括:出冷汗、手發抖、心跳快速、飢餓、頭昏、軟弱等,這時候病人應該立即攝取含有糖分的食物,例如果汁、砂糖、方糖、糖果及巧克力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由於腦部營養不足,病人會發生頭昏、頭痛、焦躁不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現象。此時最好送至醫院處理,接受葡萄糖注射,有時更需要住院幾天密切觀察血糖值的變化,出院後要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2.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體性昏迷症:這類病人通常年紀比較大,當血糖控制不好再加上有重大壓力或生病如發燒、嚴重感染等,有時會演變成「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體性昏迷症」,臨床特徵為多尿、脫水、休克甚至意識昏迷,因此對於過去沒有糖尿病史或是糖尿病患者,如果遇到感染症或其它變故,忽然間明顯的多尿、多喝、嗜睡或意識不清時,應立刻送醫求治。

3.酮酸毒症:容易發生酮酸毒症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為體內胰島素分泌有嚴重障礙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如果這一類型病人沒有按時接受胰島素注射,或是遇到身體有比較重大的情況發生,例如嚴重的感染症(肺炎、尿道炎、膽囊炎)等時,沒有彈性的調整胰島素劑量,,將導致糖尿病酮酸毒症;另外對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若沒有好好接受治療,當身體遇到比較重大的變故時,如上述的感染症,就經不起考驗,而陷入酮酸毒症的危機中。胰島素依賴型的病人平時應注意飲食,按時注射胰島素,非胰島素依賴型病人則謹守飲食控制要領,必要時加降血糖藥物,同時定期至門診接受追蹤治療,病人如有多尿、多喝、呼吸急促、腹痛、或意識障礙等,必須立刻送至急診處,以免延誤急救的時效。

三、慢性併發症

1.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的基本變化為微血管的擴大,微血管瘤及血管的硬化,再進一步的變化為出現滲出物及出血,再下來就是增殖性視網膜炎可看到血管增生的現象,血管滋生的結果,使得血管易破裂或視網膜剝離。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約有百分之十有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從發病到進入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約十幾年,而成人型糖尿病患者也約在十年後,不過它仍然和血糖的控制好壞,高血壓的有無治療有密切的關係。良好的糖尿病控制,有助於減少或遏止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或進展,根據統計,失明患者約有一半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平均每半年至眼科門診接受檢查。

2.腎臟病變: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十至十五年後,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會發生尿蛋白,若沒有加強血糖的控制,可能會漸漸演變成慢性腎功能衰退甚至惡化成尿毒症,這期間腎功能的變化,和高血壓的控制有關,糖尿病併發症患者在發病初期應注意血糖的控制,如果同時患有高血壓,更需要控制血壓接近正常。在國內尿毒症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

3.神經病變:已有許多報告顯示,糖尿病的控制與神經病變之間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發生神經病變原因有的與血液循環有關,有的與代謝異常有關。臨床症狀病人可能出現膀胱無力、腹脹、便祕、瀉肚、陽萎、對冷熱感覺差,另外造成手腳無力酸麻刺痛,嚴重時連走路掉了鞋子病人都因感覺遲鈍而不自知,甚至當腳底出現傷口時,病人也沒有感覺疼痛,因此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足部的護理照願,每晚睡前一定要好好檢查腳底是否有傷口。

第三家庭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缺鐵性貧血 陳慧莊醫師 2012/11/20
Next Post: 微小血管狹心症(Microvascular Angina): 一個新疾病的認識 柯佑民醫師 2016/11/02

More Related Articles

淺說情緒管理和教養 李力成醫師 2017/10/26 第三家庭
空調不適應症 柯敏毓醫師 2016/06/16 第三家庭
跌倒或外傷時, 如何處置傷口將來才會漂亮 柯敦仁醫師 2016/12/28 第三家庭
腕隧道症候群之預防與治療 蕭鴻章醫師 2017/07/03 第三家庭
肛門瘻管與膿瘍 蕭鴻章醫師 2014/03/05 第三家庭
淺說情緒管理和教養 李力成醫師 2018/01/02 第三家庭

QR-Code

qrcode

RSS 陽明報報-醫師論壇 RSS

  • 111.07 楊明達 高 尿 酸 血 症 與 痛 風
  • 111.09 張正弘 失眠淺談
  • 111.11 周宏叡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 111.09 柯澐蓁 肌少症
  • 111.11 蘇惠珍 毛孔角化症

視訊區

Recent Posts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 毛孔角化症 Keratosis pilaris 蘇惠珍醫師 2022/11/07
  • 肌少症 柯澐蓁醫師 2022/09/05

Categories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RSS 衛福部新聞

  • 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 第12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頒獎典禮暨記者會
  • 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方案5/1上路 用心呵護孕產健康
  • 卓院長向所有母親及護理人員致敬 預祝母親節及國際護師節快樂
  • 「顧安全、安心托」 制定兒童托育服務法,托育制度邁入新里程碑
  • 政院通過「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 完備托育服務體系管理與輔導機制 保護兒童安全健康成長

RSS 衛福部活動

  • 第3屆全國績優社政人員選拔及表揚活動
  • 114 年度「 Check & Win 篩就贏 」抽獎活動說明。
  • 自由的旋律-從審查到開放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三次國家報告第1輪審查會議
  • 《小勇士的幸福故事》舞台劇

水平視訊-1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