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COVID19大流行‧媒體常有報導猝死兩個字:今天淺說猝死的真正內涵,簡單地說是患者〔因疾病突然死亡〕
- 猝死是指來不及治療或緊急治療也沒有效果就死亡。
- 猝死患者屬自身疾病而死:死亡屬內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例如不是溺水,不是觸電,不是自縊,不是爆力,不是麻醉,等等不是自然原因。
- 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其發生是不可預料的–也是說患者沒有出現即將死亡的徵兆,故沒有人認為該患者將要死亡,但是死亡就偏偏發生。因此凡能預料的死亡都不屬於猝死:例如常見的癌症末期患者漸漸走向盡頭而離去,此類死亡就不是猝死。
總而言之:自臨床症狀開始發生起到心肺功能停止時,其間的時間小於一個小時。而流行病學來說,猝死的每年總人數的7-8成是心因性猝死。但不同年紀的階段,發生猝死的原因和猝死的機率亦不相同。
以病理學或法醫學的角度來看◇對於未被目擊死亡的案例到被發現的時間,可以延遲到24小時後才被發現。就是病患最後一次被見到還活得好好且穩定,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或不適,或異樣。直到被發現死亡,其間的時間小於24小時。猝死一旦發生,若非立即有效地處置及急救,病患的預後通常極差。若無人發現,病患則無存活的機會。
另外一說是,自出生至六個月期間有一個initial incidence peak,即所謂的嬰兒猝死症侯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自此之後,在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猝死發生率都很低。成人的發生率在30歲以後開始上升。45歲到75歲間會達到高峰。年紀愈大發生猝死機會增加。
猝死原因分兩大類:
1.是心因性例如心肌梗塞,心冠狀動脈異常,心肌肥大,心瓣脈異常,心肌炎,休克等等。
2.非心因性原因:電死〔hyperkalemia〕或酸死〔acidosis〕中毒〔cocaine〕等等。 緊急處置:目前急救首重(生存之鏈)的概念;亦即盡早求助:盡早心肺復甦術:盡早電擊去顫:盡早高級救護之介入‧生存之鏈的目的是在盡快恢復病患的心律和自發性的循環之後,病患才有機會接受進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