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的傳統定義是指存在於植物細胞壁及細胞內,不能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的物質。它的成份和澱粉一樣,也是碳水化合物,但是人體不能消化吸收,最後只能排出體外。以前的概念,膳食纖維是食物中沒有用的物質,其實他是人體中重要物質,食物纖維可分為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及水溶性膳食纖維兩類,而兩者的總和,即為一般所說的總膳食纖維。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即俗稱粗纖維(Crude Fiber),包括:
1. 纖維素: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有吸水的能力,但不溶於水及一般溶劑。未加工的麩質、全麥麵粉、豆類、根莖菜類、高麗菜、芽甘藍含量都很豐富。
2. 半纖維素:含多醣醛酸的複雜多醣類。海藻類、全穀類、麩質穀類及芥菜、芽甘藍等蔬菜中最多。
3. 木質素:木材、竹子、稻草、蔬菜較老的莖含量最多,不易下嚥,一般已不稱之為膳食纖維,而直接以植物纖維稱之。
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包括:
1. 植物膠:植物膠是一種能溶於水形成膠狀有黏性的物質,如燕麥中的b-Glucan(b-葡聚醣)、大麥、乾豆類、車前子、愛玉子等都含豐富的植物膠。
2. 果膠(Pectin):蘋果和柑橘類水果、柿子、梨、香蕉、草莓、乾豆類、花椰菜、紅蘿蔔、高麗菜、南瓜、馬鈴薯含量高,果膠是膠狀的多醣類,保水性極強。
3.黏質(Cutins Mucilage):是一種存在海藻類和種子中,黏性及保水性都極強的多醣類,如海帶所含的海藻酸(Alginic Acid),遇水很容易形成膠。
膳食纖維的功能:
1、增加糞排出量,並縮短其運行時間,在胃腸道未被消化而到達結腸內的膳食纖維,可使糞便量增加,由於糞便量增加、變濕、變軟、從而易於排便和增加排便次數。
2、導瀉:其分解產物是重要的滲透性瀉劑,此外,其吸水性也增加了糞便的含水量和體積,也是導瀉的原因。
3、改善腸道的細菌叢:膳食纖維在腸內是益生菌的食材,因此可增加益生菌的數目,增加的益生菌跟益生質(膳食纖維),可強化改善人體的免疫功能。
4、增加膽鹽排出和降低膽固醇濃度。因而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
5、高纖維飲食可通過胃排空延緩、腸轉運時間改變、可溶性纖維在腸內形成凝膠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減慢。亦可通過減少腸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減少對胰島B細胞的刺激,減少胰島素釋放與增高周圍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謝加強。
膳食纖維過少會導致以下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冠心病、膽石症、肥胖症和憩室病。雖然,膳食纖維攝入過少會引起身體不同程度的疾病,但過量攝入膳食纖維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例如,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如腹痛腹瀉等;另外還會引起礦物質營養缺乏,尤其穀類纖維含有較多的植酸,與礦物質結合形成不溶性植酸鹽,減少礦物質在腸道的吸收;還會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每人每日宜攝取20-35公克膳食纖維,我國衛生署建議每日宜攝取3碟蔬菜(100公克/碟)水果2份(1份為一粒小蘋果);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充足的纖維有如下的建議;
- 吃新鮮水果勝於喝果汁。
- 嫩皮的水果洗淨後連皮吃。
- 煮飯時加糙米黃豆或燕麥一起煮,偶而喝喝紅豆湯綠豆湯。
- 選擇吃全麥麵包饅頭或餅乾,但是原來纖維攝取不足的人,應漸漸增加纖維攝取,不可突然增加很快,否則會產生腹部疼痛或腹脹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