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鼻喉科門診中,醫生幫患者作完耳朵局部冶療,患者在覺得耳朵阻塞或癢痛不舒服感大幅減少後,常常會想到再問醫生一個問題,"醫生,以後我要如何自己清潔耳朵呢?"。 患者會預期醫生可以指導他使用何種工具或方法,在什麼樣的情形或時間間隔下,是否要用棉棒沾酒精或消毒藥水,來自行正確的清潔維護耳道的乾淨健康狀況。然而在多數的情形下,患者會得到一個預期之外的回答,"不要去理它,自己不要去碰它。"
"那我以後再長出耳垢,或耳朵再癢怎麼辦?"患者對這樣的回答,總是會有如此的疑慮。為什麼?兩種常見狀況,解決你的疑惑。
狀況1:耳垢要不要清?
人體的構造是非常奇妙的,耳朵本身就有自我清潔保護的功能,根本不勞您費心。外耳道持續不斷的有耳垢分泌,而此耳垢也會自然的慢慢排出於外耳道。雖說如此,有人還是很懷疑的說,我可從來沒看過耳垢自己從耳朵內排出來?事實上, 耳垢由內往外移動是很緩慢的,當它移動到外耳道的開口時,會因為說話或吃東西時,嘴巴的張開或閉合而掉落。 由於每次這種自然掉落的數量很少,所以您不會有感覺。
然而有些人由於耳道油脂分泌過多(俗稱油耳),耳垢不能自然排出耳朵外,慢慢積聚在耳道內,造成耳朵搔癢。自行用手指、棍棒或耳掏子挖耳朵,或者隔陣子就找理容師掏耳朵、清耳垢,是危險行為。長度約4公分的外耳道彎彎曲曲,表皮細胞很薄且脆弱,經常搔扒、摳挖,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弄得耳朵癢、麻,流膿、疼痛不堪。甚至不小心挖破耳膜,造成聽力障礙。
建議油耳體質的人,平常洗臉時, 可將毛巾擰乾後,擦拭外耳道的開口即可。,耳道裡面的耳垢先不用理它. 少量的耳垢是有其功用的,它除了可以提供耳朵內皮膚適當的溼度,預防細菌感染外, 還可以減少小蟲的入侵。所以除非耳垢多到已經將整個外耳道堵塞影響聽力,或造成發癢,耳鳴時再找耳鼻喉科醫師適度的清除耳垢,並詳細檢查耳朵,平常還是不要理它比較好。
狀況2:耳朵進水怎麼辦?
戲水弄潮或洗頭後,耳朵總不免會灌進一些水。有的人把頭歪傾一邊,晃晃跳跳,耳朵裡的水就流出來了。因為大部分的情況都只是外耳道的開口有些濕而已。如果水很容易流到外耳道的深部,您就要考慮在洗澡或游泳時,佩帶防水耳塞了。有時跳上跳下,仍覺得積水清不乾淨。可能是耳朵裡殘餘的水分恰好積在耳膜前下方的耳道最低窪死角處,或者進水使耳內的耳垢吸水澎脹造成耳道堵塞,這時應找耳鼻喉科醫師處理,盡量避免自行用棉棒掏挖.,自行用棉花棒清耳朵時,可能反而會將耳垢往內推,進而更堵塞耳朵,影響聽力。更糟的是因為家中棉花棒開封已久,未經再消毒滅菌,容易引起耳朵黴菌感染,耳道就像放久的年糕,舖滿黴菌,讓人耳朵癢得難受,黴菌蓋住耳膜,影響聽力,需要用藥物治療。
總之, 外耳道的清潔要注意: 1.不要自己亂挖耳朵. 2.不要讓理髮廳挖耳朵 3.不要使用久未消毒器物. 4.酒精對很薄且脆弱的耳道表皮細胞過度刺激,不宜塗擦使用. 5.通常不用自行清潔外耳道,有問題時再找耳鼻喉科醫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