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是人體體溫調節的重要功能,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使體溫上升時,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和自律神經起動,使皮下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同時使汗腺分泌汗液,藉由汗水的蒸發以降低體溫。人體各部位有不同密度的汗腺分佈。控制汗腺分泌的神經是人體中唯一分泌 [乙醯膽鹼] 而不是分泌 [正腎上腺素] 的交感神經。
許多情況會引起多汗—天氣熱、工作環境溫度高、運動勞動後、發燒, 、更年期 、吃辛辣食物後、憤怒、恐懼、焦慮、羞愧等情緒激動時。這些生理性的多汗,大家都能從日常生活體驗到。
病理性多汗
異常的多汗有時可能與一些疾病相關,值得大家注意。如果多汗又伴隨發燒、心悸、胸部不適、呼吸急促、體種減輕,則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徵兆。 以下是與多汗相關較常見的疾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 | 易緊張、心悸、多汗、手抖、體重減輕、肌肉疲弱 |
急性心肌梗塞 | 突發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心跳不正常、噁心及多汗是急 性心肌梗塞的徵兆,需緊急就醫。 |
低血糖 | 接受降血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跳加快、皮膚蒼白、多汗、濕冷、頭暈等症狀時可能血糖過低,需快治療。 |
感染性疾病 | 結核病、瘧疾、愛滋病、感染性心內膜炎、胸腔內膿瘍、深部性真菌感染、布魯氏桿菌感染等。有多汗和較顯著夜晚盜汗現象。 |
神經系統病變 | 大腦、脊髓和 交感神經幹的損害、自主神經反射異常、脊髓空洞症、帕金森病、糖尿病併發自主神經病變,會有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異常的症狀,如疼痛、痲痺、血壓不穩定、大小便排泄不順、多汗 等。 |
嗜鉻細胞瘤 | 分泌多量正腎上腺素,發生多汗和其他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症狀 |
淋巴瘤、白血病 | 淋巴瘤有發燒、盜汗、體重減輕、疲倦、淋巴腺腫。白血病有易出血、感染、貧血或也有疲倦、盜汗現象。 |
汞中毒 | 常有皮膚感覺異常、疼痛及多汗。小兒汞中毒(肢端疼痛症)有手腳、臉頰皮膚汎紅、肢端疼痛及顯著多汗。 |
藥物 | 退燒藥、咖啡因、嗎啡、酒精、交感神經促進劑(安非他命、古柯鹼) 、某些抗精神病藥、抗憂鬱藥的過量 |
局部性多汗症
有的人在興奮、恐懼、焦慮時, 腋下、手掌、腳掌、前額會大量流汗;雖然無其他伴發疾病,但仍會造成困擾。這種原發性局部性多汗症往往有家族史,常開始發生於25歲前,有成年後自然減輕的趨向,男女發生機率相同。治療方法有外用藥內服藥的藥物治療、離子導入法、肉毒桿菌素A局部注射和手術治療。選擇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對胸交感神經,對手掌、腋窩、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顯著效果,但不適用於足底多汗症患者。手術可能導致永久性無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償多汗,故應慎用。僅腋窩多汗者,可選擇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躍的汗腺部分。
臉頰部味覺性出汗
患者在品嚐或只是看見、夢見、想像喜好的食物時,激發唾液分泌,意外也激發耳朵附近臉頰部的汗腺,造成臉頰皮膚潮紅及多量流汗。腮腺炎或腮腺手術後傷到耳顳神經,在神經的再生過程中,控制唾液分泌的神經和相鄰的汗腺神經搭錯線,因而造成臉頰部味覺性出汗。
盜汗、夜汗、寢汗
夜晚睡覺時特別多汗,白天沒有或可能也有多汗現象。寢室太熱、過度蓋被褥當然會夜汗。小兒皮膚含水分較多,毛细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或睡前進食,體内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滿身大汗。
有些婦女在更年期時有陣發性潮熱、心跳快、多汗現象;有人只在夜晚有盜汗現象,可能與夜晚動情素減少有關。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可能有睡覺時盜汗。病理性多汗相關的疾病 (感染、腫瘤、內分泌病變、神經病變 等)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夜晚盜汗,嚴重者甚至汗濕被褥。
多汗、盜汗也許只是無大礙的生理現象;也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癥候。有這現象應諮詢家庭醫師,作鑑別診斷及適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