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個神祕而複雜的生理過程,我們的精神有時很好但有時又很睏,究竟是甚麼在調控的呢?例如白天活動過多造成的疲勞,或者感冒生病時身體內有病毒細菌入侵,我們之所以會特別累、想睡覺,其實是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後,會產生一些化學分子,或者細胞上的接受體識別了病毒細菌,就會活化各種睡眠的調節分子,這些調節分子會向大腦神經傳遞物質發出信號,最後藉由神經電位改變腦波來調節睡眠。又例如服用某些藥物、喝咖啡或飲茶之後,或者經歷極端恐懼、驚嚇事件,又或者當我們精神不濟睏了想睡覺的當下,正好在看電視或在規劃事情,若不及時停下這些活動,常會發現等做完這些事時,睡蟲就跑光了,上了床卻又不能入睡,這都是經由各種睡眠調節分子而改變腦波,而影響睡眠的現象。
另外,人類在白天醒來,在天黑時睡覺,每天清醒睡眠週期模式是自然的一部分。這個規律是由一個生理時鐘在調節的,這個時鐘就在大腦下視丘一個稱為視交叉上核的區域,它接收眼睛視網膜暴露的光線變化而發出各種生理信號,控制各種激素、體溫中樞和其他神經功能,設定了整個身體的活動模式,使我們隨著白天感到清醒,或於夜晚來臨而感到睏倦。每天暴露在第一道陽光,下視丘開始調節身體提高體溫,並釋放腎上腺皮質醇的功能,讓身體充滿戰鬥力以準備應付一天的活動。由晝入夜時,眼睛的視網膜會感知環境的光度變暗,在黑暗的情況下視丘會啟動松果體開始製造褪黑激素,它的分泌逐漸增加直到深夜最多,睡眠後段再隨時間逐漸減少至天亮。這就是我們身體隨環境明暗而變化的一個生理時鐘機轉。在過去農業社會,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夜晚的篝火或燭燈的藍光成分很少,到了晚上九點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會開始激升,大部分的人有著正常生理時鐘較少有睡眠障礙;反之,現代人廣泛使用日光燈、電視、電腦或手機等,眼睛接觸光線時間多而處在黑暗的時間則明顯減少,褪黑激素的製造受到影響而容易有失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