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膀胱過動症?
許多人到了中年,晚上起床小便次數增加,常常有急迫尿易感,但排出的尿量卻又不多,有時卻急尿甚至來不及而失禁漏尿,出現這些現象沒有泌尿道感染或是其他明顯病變時,可能就是患了膀胱過動症。正常人膀胱有100至200毫升尿液時就可能產生尿意,但大腦會抑制膀胱肌肉,因而自動放鬆而消除尿意;但當膀胱蓄尿超過350至500毫升時,這個抑制作用就會解除,於是有正常的排尿意念及動作。膀胱過動症的患者缺少這個抑制作用,每次解尿雖急,但單次排尿量卻常少於200毫升。罹患膀胱過動症雖不至於威脅生命,但對於日常之睡眠、工作、社交等卻產生不少影響,當症狀已造成生活品質困擾時,應該要及早就醫治療。
如何確定診斷?
醫學上膀胱過動症診斷標準以病史為主,包含有急尿、頻尿、夜尿或尿失禁等症狀,每天排尿八次以上,夜晚排尿二次以上,且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三天內至少有三次急尿現象,驗尿檢查一切正常,排除感染、結石、多渴症、尿崩症、間質性膀胱炎、或腫瘤等疾患,醫師會會根據這些症狀、病史、驗尿、膀胱動力學、膀胱鏡、超音波及病患的排尿日記等來做鑑別診斷。附表是一個簡單自我評估工具﹙摘自輝瑞藥廠網站衛教資訊﹚,當加總分數大於八分時,建議應找醫師進行確定診斷:
危險因子與病因
目前醫學尚無法確定膀胱過動症的發生原因,似乎年齡愈大發生機率愈高,含咖啡因飲料、碳酸飲料、肥胖、更年期、腦中風、攝護腺肥大、長期便秘、腦部脊椎損傷與生產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等似乎都有些關連,致病機轉可能是大腦的神經調節作用失常、膀胱上皮組織對刺激敏感,或膀胱逼尿肌過度活躍等,造成膀胱易感受到壓力而造成頻尿。
自我生活調整
生活上首先要注意勿攝取過多水量,避免含咖啡因飲料或碳酸飲料,以及刺激性、含水量多或利尿食物。體型過胖者也要嘗試運動或飲食熱量節制以瘦身減重,並可藉由每天寫下簡單排尿日記,了解自己的排尿習慣以及每次的排尿量,逐漸拉長排尿的間隔時間以及凱格爾骨盆腔肌肉強化運動來訓練膀胱忍尿,經過這些訓練計畫,有一部分的人不用吃藥即可改善症狀。口服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有時令人很不舒服,可能會有嚴重口乾、頭暈、視力模糊等,巴金森症或失智症患者服用後甚至會加重失智症狀,因此必須由醫師密切觀察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