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宿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功能療育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社區家庭備藥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醫院專科轉介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需要協助 Dr. Please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服務福利站
      • 聊天知識庫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共同生產夥伴
    • 主題工作策進會 SDG Workgroups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永續健康 COPC Task Force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群雲:三協生活科技
    • 終身歷:伸易自主健康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志工服務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objective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手冊下載
  • Toggle search form

漫談PM2.5 許明全醫師 2018/01/02

Posted on 26 4 月, 202426 4 月, 2024 By Jeff Yu

最近台北的天空,不似往常的清澈,灰濛濛一片,媒體經常談論霧霾,以及PM2.5;那PM2.5又是什麼東西?PM2.5指的是大氣中的超細懸浮顆粒物(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事實上,我們平常呼吸的空氣中充斥著PM2.5,因為它們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或隨著氣流四處漂浮,也易吸附著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一般PM10(懸浮微粒)在幾個小時之內,多會因地心引力而落地,但PM2.5(細懸浮微粒)卻會長時間在空氣中懸浮,直到附著雨水而沉澱於地面。

比PM2.5顆粒大點的顆粒物是PM10,直徑大到4倍,PM10的體積是PM2.5的64倍,大了這麼多,可是肉眼還是看不見。比PM10大的顆粒物是PM50。PM50的體積是PM 2.5體積的8000倍,肉眼可見。在家裡,一縷陽光射進來,光柱裡有無數微塵在翻飛,那就是PM50和大於PM50 的顆粒物。桌面上,落了一層灰,那是遠遠大於PM50的顆粒物。

PM50、PM10、PM2.5 是三個臨界值,空氣裡並非只有這三種直徑的顆粒物,50微米以下或者以上的,任何直徑長度的顆粒物都有。看得見光柱,顯示空氣已經被污染了,空氣本身不反射光,只有空氣裡的細小顆粒物會反射光,光柱越明顯清晰,意味著PM越多。

PM50是肉眼可見的最小顆粒,可以進入鼻腔,但無法繼續前進。鼻毛能擋住 PM100, PM75,但擋不住PM50,能擋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細胞的纖毛和細胞分泌的黏液,使其不能繼續前進。當PM50在我們鼻腔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想擼鼻涕、挖鼻屎。

PM10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咽喉表面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每個黏膜細胞還有200根肉眼看不見的纖毛,在不停地向上擺動,把微粒往上提升。PM10積累於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積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想吐痰。

PM2.5以下的細微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一路下行,進入細支氣管、再進入肺泡。PM2.5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和無機分子,是致病之源。PM2.5是直徑為2.5微米的細顆粒物,細菌則是微米級生物,大小多為1微米,幾微米,也有十幾微米的,也就是說,PM2.5和細菌一般大小。細菌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立刻就會把它吞下,它就不能使人生病,這就如同老虎吃雞。

PM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噬細菌,也會立刻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生命體,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沒有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石頭,無法消化,最終被噎死。巨噬細胞大量減少後,我們的免疫力就會下降。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還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PM2.5對人體的危害

  1. 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PM2.5及以下的微粒,75%在肺泡內沉積,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環境,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會讓呼吸系統發炎。
  2. 致病微生物、化學污染物、油煙等「搭車」進入體內致癌:
    PM2.5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其它治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搭車」進入呼吸系統深處,造成感染。細顆粒物也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症後,呼吸道釋放細胞因子引起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進入人體的過程中,細顆粒物扮演裝載車的角色,其中的大多數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PM2.5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3. 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來自波西米亞北部的一項調查,對接觸高濃度PM2.5的孕婦進行了研究,發現高濃度的細顆粒污染物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更多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的濃度與早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以及先天性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4. PM2.5顆粒物可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管可引起血管細胞的炎性損傷。有研究發現,PM2.5每立方米濃度增加10微克,醫院高血壓類的急診病人就會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多。」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高於70微克/立方米 則任何人都會不舒服包括眼結膜紅癢呼吸困難咳嗽胸悶 最近報導指出北部最近幾天PM2.5的濃度竟高達80-90,天空自是灰矇矇,人們,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是氣悶咳嗽 。世衛機構已經在此前,首次認定「大氣污染會致癌」,PM2.5是罪魁禍首。當PM2.5高的時候盡量避免外出尤其不應做戶外運動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多少有點好處)。

第三家庭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淺說情緒管理和教養 李力成醫師 2017/10/26
Next Post: 「警炎腎行」的泌尿道感染 田文娟醫師 2018/01/02

More Related Articles

口腔癌防治,戒除吸菸嚼食檳榔習慣才是王道 余文瑞主任 2016/07/05 第三家庭
淺談「微量白蛋白尿」 柯敏毓醫師 2011/07/11 第三家庭
惱人的鼻涕倒流 柯敏吉 醫師 2011/05/11 第三家庭
淺說淋巴結病變的鑑別診斷及處置 李力成醫師 2016/09/01 第三家庭
如何提升免疫力 陳維茜醫師 2020/02/24 第三家庭
肌少症 柯澐蓁醫師 2022/09/05 第三家庭

QR-Code

qrcode

RSS 陽明報報-醫師論壇 RSS

  • 111.07 楊明達 高 尿 酸 血 症 與 痛 風
  • 111.09 張正弘 失眠淺談
  • 111.11 周宏叡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 111.09 柯澐蓁 肌少症
  • 111.11 蘇惠珍 毛孔角化症

視訊區

Recent Posts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 毛孔角化症 Keratosis pilaris 蘇惠珍醫師 2022/11/07
  • 肌少症 柯澐蓁醫師 2022/09/05

Categories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RSS 衛福部新聞

  • 邱泰源部長期許WHA台灣醫事青年團 接棒持續為台灣邁向國際努力
  • 臺灣衛生福利部與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簽署公衛及醫療合作備忘錄(MOU)
  •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期間,食藥署署長應邀出席國際論壇,分享我國藥品短缺處理經驗
  • 食藥署啟動「 114年蛋製品稽查專案-洗選、液蛋作業查核」
  • 衛生福利部與國際醫院聯盟共創醫療永續新篇章

RSS 衛福部活動

  • 第3屆全國績優社政人員選拔及表揚活動
  • 114 年度「 Check & Win 篩就贏 」抽獎活動說明。
  • 自由的旋律-從審查到開放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三次國家報告第1輪審查會議
  • 《小勇士的幸福故事》舞台劇

水平視訊-1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