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一種陣發性的病症,主要症狀是會影響日常生活的中至重度頭痛,有時合併畏光與怕吵等症狀。常於青少年期開始發作,約90%的患者的第一次發作都在40歲以前。青春期之後,女性偏頭痛盛行率多於男性,九成的病患多半有偏頭痛家族病史。古今中外許多名人也苦於頭痛,從梟雄曹操、畫家莫內,西洋明星珍娜傑克森、班艾佛列克到偶像藝人吳尊等,都是偏頭痛患者。
很多人誤以為凡偏一邊的頭痛就是偏頭痛,事實上不是這樣,還需合併其他症狀與神經學檢查做出診斷。根據國際頭痛學會的診斷標準,偏頭痛常有以下特性:單側搏動性的疼痛、約一天的持續時間(4~72小時),合併噁心想吐、畏光、怕吵的症狀,疼痛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小孩(<12歲)發作之特色不完全相同,發作時間較短(1~48小時),常為雙側性,發作伴隨自主神經症狀(盜汗、嘔吐、心悸、蒼白等)為主。
成因與症狀
偏頭痛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瞭,有幾種學說:
- 血管收縮-擴張學說(vasoconstriction-vasodilatation model)
- 神經傳導物質學說(neurotransmitter theory)
- 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trigemino-vascular reflex)
從前醫界認為偏頭痛是頭部的血管收縮與擴張造成的疾病。現在這個觀念已被推翻,最新研究顯示偏頭痛可能導因於神經方面的問題,即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在一些誘發因素如壓力、氣候、睡眠、荷爾蒙變化等影響下,可能會引發大腦腦膜活性的變化,包括皮質傳播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of Leão),進而導致化學物質如血清張力素substance-P或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等促進發炎反應的物質產生。發炎反應會造成腦膜血管擴張、通透性產生變化,經由三叉神經傳導,活化三叉神經節,傳到腦幹、視丘,引發一連串神經學反應,最後傳到大腦感覺皮質,病人就感到疼痛。
典型的偏頭痛可分成四個階段:Prodrome(前驅期)、Aura(預兆)、Headache(頭痛期)、Postdrome(頭痛後期)。
- Prodrome(前驅期):約60%病患會經歷此期,症狀包含情緒變化、易怒、渴求食物、便秘、肩頸僵硬、打哈欠等。
- Aura(預兆):偏頭痛發作時或不久之前的神經症狀,包含正性症狀(視覺上看到線條、形狀;耳鳴;臉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與負性症狀(暫時失去某項感官能力,如短暫的視覺、聽覺喪失或無法移動身體)。典型預兆包括視覺症狀、感覺症狀、暫時性語言症狀;肢體無力症狀則為非典型,須與其他相關神經學疾病作鑑別診斷。預兆常與頭痛合併發生,可以只發生一種,也可以三種症狀相繼發生;通常影響順序是視覺à感覺à語言。預兆通常持續不超過一小時且是可逆的。不是所有偏頭痛患者都會經歷預兆,事實上僅約25%病患有預兆,不伴隨預兆的偏頭痛是比較常見的,就算曾經歷過的病患也未必每次頭痛都會發生。。
- Headache(頭痛期):偏頭痛的痛常是單側搏動性的疼痛,但也會雙側發生。疼痛程度會逐漸增強,病患此時常會感到噁心想吐,懼光怕吵,想找個昏暗安靜的地方躺下來休息。未經治療的頭痛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之久。部分頭痛會因睡一覺而緩解。
- Postdrome(頭痛後期):頭痛緩解,但突然的頭部擺動可能會導致原本頭痛部位暫時又痛起來。此時病患感覺筋疲力盡,沒有精神,但也有少數人感覺精神亢奮。
非藥物治療
偏頭痛是一種慢性病,可被治療和有效控制,難以完全根除。除了藥物止痛或是預防用藥之外,避免可能誘發頭痛的各種因素至為重要。每個人的誘發因素不同,須從病史詳細詢問。醫師會請病人回想,在哪些狀況下、或是吃了什麼食物,會更容易頭痛?醫師可能會請病患做頭痛日記,透過紀錄找出自己的誘發因子。
根據統計,誘發偏頭痛的因素包含壓力、生理期、視覺刺激(光線刺激)、天氣變化、硝酸鹽類、過度禁食(餓過頭)、紅酒等,睡眠缺乏與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可能也會誘發偏頭痛。因此對於頭痛的患者來說,下列食物要特別注意:含亞硝酸鹽(香腸、火腿或熱狗)、防腐或醃漬的冷盤食品、罐頭食品(尤其含味精的食物)、熟乳酪、發酵食品、紅酒、巧克力、雞肝、豬肉、過量的咖啡因。此外,偏頭痛發生的時候,快速的頭部轉動、打噴嚏、出力活動可能會惡化頭痛症狀,宜加避免。
藥物治療
偏頭痛藥物治療分成兩大類:(1) 急性頭痛症狀緩解藥物 (2) 預防性藥物。
急性頭痛症狀緩解藥物
按照頭痛程度分成一般緩解用藥、針對偏頭痛的特定用藥與症狀嚴重時急診住院的加強用藥。對於輕至中度偏頭痛,非特異性之一般頭痛緩解藥物是止痛首選。若對一般止痛藥反應不佳或是中重度偏頭痛,則會以特異性偏頭痛藥物如麥角胺類治療。
- 非特異性之一般頭痛緩解藥物:
- Aspirin(阿斯匹靈)或acetaminophen(普拿疼),可單獨使用或合併抗組織胺與咖啡因製劑。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diclofenac, ketoprofen, mefenamic acid, ibuprofen, sulindac, nimesulide, celecoxib…等。
- 特異性之偏頭痛治療藥物:
- 麥角胺類:ergotamine, dihydroergotamine。有血管性疾病的患,宜避免使用這類藥物。
- 血清張力素促進劑(serotonin agonists):sumatriptan, naratriptan, rizatriptan, zolmitriptan。
- 症狀嚴重時的加強用藥:嗎啡類或麻醉用藥、止吐藥針劑與類固醇。
預防性藥物:若病人有以下情況,便須考慮除了發作時止痛外,給予偏頭痛預防性治療:
- 每月偏頭痛發作超過4次以上
- 急性治療藥物治療失敗或不適合使用(有禁忌症)
- 過度使用急性緩解藥物(>10天/月)
- 特殊形式之偏頭痛
- 偏頭痛之發作嚴重到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預防藥物有以下幾類:
- 三環抗憂鬱藥(TCA):amitriptyline, nortriptyline, doxepin
-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propranolol, metoprolol, timolol, nadolol, atenolol
- 鈣離子阻斷劑(CCB):verapamil, nifedepine, flunarizine
- 抗癲癇藥:valproic acid, topiramate
- 周邊血清張力素拮抗劑 (serotonin antagonists):methysegide, cyproheptadine
預防用藥由小劑量開始,緩慢增至有效劑量。預防治療一般需持續4~6個月,然後於2~3週逐漸停藥,期間必須注意是否復發。如停藥後頭痛頻次又再增加,可重複治療。
當頭痛發作時,頭痛緩解藥物能改善症狀,讓病患得以儘快擺脫疼痛回到正常生活,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正確服用止痛藥。常見的錯誤是忍到受不了才吃藥,卻可能已經錯過了止痛的黃金時間(症狀發作一小時內),治療效果變差;或是自行購買藥物服用,產生過度用藥的一些副作用。也有人誤以為醫師開立預防用藥是要病人長期吃消炎止痛藥,怕傷身而不配合治療,導致預防效果不佳。
事實上,偏頭痛是可以治療的,適度放鬆、良好的生活作息、避開誘發因子,加上配合醫師診療、正確用藥,便可大幅減少偏頭痛造成的困擾不適,戰勝偏頭痛,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