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1%,而這些大於65歲的老人中,有8.91%罹患失智症,以90歲以上的老人而言,甚至有30.9%罹患失智症。這個疾病不僅造成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也造成家人沉重的負擔。要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尋求協助,計畫未來,對病患和家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失智症的分類眾多,有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佔失智症的60%以上),血管性失智症,巴金森氏失智症,額顳頁失智症等等,這些病症各有不同的致病原因,好發年齡及特徵。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失智症,都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的老化,是需要早期診斷及治療的。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如下: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是有困難,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4.對時間或地點感到混淆,5.有困難分辨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物件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9.從職場工作或是社交活動中退出,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如果發現家中有人出現以上情形,就要特別注意了。
失智症的診斷,強調是愈早期診斷愈好,尤其如果能在有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症極早期時即診斷出來而予以治療,效果會比較好,而且因為失智症往往進展快速,早期診斷可以給病患及家屬較充裕的時間對未來做準備。目前診斷的工具包括以臨床症狀評估認知障礙的量表,如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MMSE簡短智能評估,臨床失智評定量表等等,其他還有一些特定的檢查,可以當做診斷失智症的種類及治療的參考,如:神經學檢查,實驗室抽血檢查,頭部電腦斷層,甚至還有一些生物標記可供參考,如:大腦磁振造影,正子掃描,相關基因檢測,腦脊髓液檢查等來輔助診斷。
至於失智症的治療,以佔失智症最多的阿茲海默症而言,主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並且是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常用藥物如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憶必佳,威智,滅擾等等。雖然服用藥物仍然無法治癒失智症,但可以使進展延緩,對治療而言,還是有其必要性的。至於一些非藥物治療,像是安排活動,認知訓練,藝術治療等,也可以做為參考。
家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若需要就醫或照顧方面的資訊,可以聯絡一些相關團體,像是台灣失智症協會等,適時的尋求支援,也是一項重要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