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病人從國中看到現在,成績優異,一路從建中讀到台大,然後到公視服務。前幾天跟我聯絡要採訪我,因為他認為我看病和其他醫生都不同 ── 問診都不戴口罩。對他而言非常親切貼心, 因為他從小是「聽障兒」。 哦,原來如此!
不過我告訴他:之所以問診不戴口罩,並非只是因他需要讀我的唇語,其實對所有病人都是如此。我的口罩會掛在脖子上,問診時不戴, 等到要接近病人做理學檢查時才戴上。( 若是當場咳嗽非常厲害的病人,我會先給他一個口罩請他戴上,然後自己也戴上,以避免直接的飛沫噴濺)
開業十幾年來,我一直有定期帶學生的見習,這幾年還加上住院醫師(PGY1)的社區醫學實習。每每當我走進診間看見後面坐著三個醫師都戴著口罩只露出一雙眼睛看著我時,我第一句話常會問他們:「請問,你們為什麼戴著口罩?」 這時通常都會得到一個意外的眼神,好像是說:「這不是最基本的常識嗎?醫師不是都要戴著口罩嗎?」,是嗎?為什麼醫師ㄧ定要戴口罩,戴口罩是為了什麼?
然後我會再問他們:「你們都在病房工作過,也許外科、也許內科,你的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整整兩個禮拜的時間,你是從頭看到尾每天照顧他,最親近他的住院醫師。可是,你的病人『認識你』嗎?」,說到這裡,許多醫師會恍然大悟,有人就會把口罩拿下來。
我們都知道,口罩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傳染病的散佈,它的發展是由外科手術房開始的(所以最常用的這種口罩稱為外科口罩)。而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保護病人」。 抵抗力弱的病人必須避免被健康醫謢人員口鼻的分泌物污染,這裡面充滿的「正常細菌」對開刀時內臟暴露於外的病人而言是嚴重的威脅。 此外對於加護病房、腫瘤病房、感染病房等免疫力低下的病人,醫護人員乃至照顧的家屬都應該在接近病人時戴著口罩。這是「外科口罩」的真正用途。
工業場合為了阻隔各種粉塵或氣味的吸入;實驗室、無菌室裡,為了阻隔各種化學藥品的吸入,或是口鼻分泌物裡的細菌噴出污染了環境.…..等等原因,我們發展出像N95、R95…..乃至負壓隔離的各種口罩, 這些都是有它清楚的目的以及適用場合。
然而,健康人在一般場所或公共場合中使用外科口罩,認為可防止流感、腸病毒或一般感冒等飛沫傳染的疾病,這種觀念正確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任何研究或是實證的証據,可以證明捷運裡或是教室裡那些一直帶著口罩的人,真的就可以防止流行疾病的感染或是比較少感冒!
除了沒有證據之外,就我們臨床的觀察,持續配戴口罩一兩個小時之後就會開始呼吸不順暢,導致常會去調整口罩拿上拿下(尤其是小孩子),如此一來雙手的沾染、接觸的機會更多, 反而帶來更多感染的機會!(經手接觸的傳染已證實是許多病毒最主要的傳染模式)
所以「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這種觀念,其實完全只是「想當然爾」的推測,沒有任何實際證據。然而這種推測經過衛生主管機關一些「想當然爾」的文宣推廣之後,反而好像有了權威背書一般,變成一般人普遍的觀念。
「口罩文化」的形成,始自於2003年 SARS 的流行之後。然而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當時全世界完全不明白SARS 這個新興病毒是什麼東西,傳染途徑也不明白。因此採取「全面圍堵」的政策,讓所有有一點可能的人都帶上口罩並在家隔離,最主要的目的是防堵可能還在潛伏期中的病人散佈病毒。
自此之後長時間戴著口罩變成許多人的習慣,尤其醫療工作人員總是戴著口罩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殊不知人與人之間許多表情、肢體語言的溝通,都因此而產生明顯阻隔,對「醫病關係」的建立必定也會有所妨礙。
所以,口罩的真正用途是:
- 保護抵抗力弱的病人,以免遭受一般人口中細菌的感染。
-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飛沫噴出,污染環境散佈病毒。
- 保護醫護人員或照顧者近距離接觸病人時,病人之飛沫或污染物的噴濺,造成髒污或感染。
- 在正確配戴並遵守無菌措施的方法之下,N95 以上的口罩理論上是可以防止空氣傳播的病毒感染。
至於在一般的公共場所(包括醫院的一般公共空間),長時間配戴外科口罩想防止病菌感染,應該是沒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