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枝草 一點露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

  • 首頁
  • 社區關懷據點網絡
    • 社區據點資訊查詢
    • 好康報你知
      • 共餐好食
      • 終身學習
      • 社團活動
      • 電話/視訊關懷
      • 家庭訪視
      • 修繕服務
      • 跑腿代工
      • 共宿家庭
    • 據點專區
  • 社區醫療群網絡
    • 社區醫療群資訊
    • 家庭醫師服務
      • 登錄家庭醫師
      • 週期性健康維護
      • 自然功能療育
      • 用藥安全與減藥
      • 慢性病管理
        • 壓力情緒睡眠障礙
        • 胃食道疾病
        • 腸道慢性問題
        • 慢性呼吸問題
        • 肥胖代謝症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痛風
        • 初期慢性腎病
        • 慢性肝病
        • 慢性關節問題
        • 過敏免疫問題
      • 社區家庭備藥
      • 企業員工健康維護
      • 家庭醫師專區
    • 營養評估
    • 職能復健
    • 社區藥局
      • 慢性處方箋服務
      • 用藥諮詢
    • 醫院專科轉介
  • 會員專區
    • 入會申請
    • 我需要協助 Dr. Please
    • 我的終身歷
      • 我的健康筆記
        • 年度醫療支出預估
        • 身體量測記錄
        • 問卷記錄
        • 用藥記錄
        • 營養品補充記錄
        • 就醫記錄
        • 檢查及檢驗記錄
        • 手術記錄
      • 我的互助簿
      • 我的學經歷
    • 服務福利站
      • 聊天知識庫
  • 社區永續夥伴
    • 永續共同生產夥伴
    • 主題工作策進會 SDG Workgroups
      • 永續夥伴總召集人
      • 主題專家工作組
        • 分齡健康篩檢工作組
        • 飲食營養工作組
        • 體能活動運動工作組
        • 壓力情緒睡眠工作組
        • 公民參與工作組
        • 健康信息溝通工作組
        • 第三家庭工作組
        • 我的優勢卡工作組 (by ICF研究學會 廖華方)
    • 社區永續健康 COPC Task Force
      • 社區工作週期
      • 社區導向基層照護之論人計酬
    • 社群雲:三協生活科技
    • 終身歷:伸易自主健康
    • 保健知識庫
      • 陽明報報
    • 志工服務
      • 社區觀察員
      • 社團志工
      • 課程志工
      • 專案活動志工
  • 社區服務申請
    • 社區健康_社會處方集
    • 啟動社區發展
      • 治理單位
      • 發起人
      • 行政區域
    • 專案服務
      • 專案活動一覽
      • 主題工作
      • 指標(indicators)與目標 (objectives)
      • 行動策略與方法
      • 健康達人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組織工作
      • 分會社區組織
      • 理監事
    • 台灣健康社區自主發展協會章程
    • 隱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 會員權利義務說明
    • 公民論壇
    • 捐助支持
  • 手冊下載
  • Toggle search form

如何能長壽又不失智的過一生 柯佑民醫師 2012/07/13

Posted on 18 4 月, 202418 4 月, 2024 By Jeff Yu

隨著醫學的進步,台灣人的壽命平均提高到男性76.2歲,女性82.7歲,反之少子化造成出生率卻居世界後幾名,如此造成人口構造出現老化社會。65歲以上佔人口的10.63%,老化指數為65.05%,創下歷史新高。在亞洲僅次於日本,20幾年後每3.3個工作者要撫養1個退休者。因此老人不僅要活的久更要活的有健康、有尊嚴,不要因失智或疾病臥床5年、10年而增加子女的負擔,使長壽變成無意義的數字而已。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100歲以上的人瑞已超過4萬人。有醫師對100歲以上人瑞2300人的生活飲食習慣作調查,尋找出如何使我們在生活習慣中達到長壽而不失智,讓生命有意義的延續的秘訣。

吾人綜合多位醫師的報告做出以下要點,讓大家能夠長壽且不失智快樂度過一生。

(A) 定期健康檢查:從健康檢查中發現早期癌症,有B型肝炎帶原的慢性肝炎病患更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注意有否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出現以便早期做飲食或藥物的療法,防止腦中風、腦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來延長壽命並防止失智發生。  

(B)飲食上多攝取含抗氧化作用的食物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人的體內本來具有抑制自由基運作的機制,但隨年齡增加這些功能漸漸喪失。體內的自由基增加過多會降低長壽基因運作,減少體內細胞壽命,增快老化速度,引發各種疾病及癌症的發生。自由基的增加與空氣污染、紫外線增加、壓力、抽煙習慣及食品添加物有關。我們平常一定盡量要避免以上外物的接觸及狀況的發生。

另外更要藉著食用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例如味噌、大豆、納豆(皂苷,Saponin)、橄欖油(維生素E,多酚)、青花菜(籮葡硫素)、蕃茄(茄紅素)、鮭魚(蝦青素)、紅酒(resveratrol,白藜蘆醇)、芝麻(sesamin,芝麻素)、蘋果(多酚, 維生素C)、紅葡萄(白藜蘆醇)、花生(維生素E,白藜蘆醇)(以上三種的皮多酚含量較多)、巧克力(可可多酚)、咖啡(咖啡多酚,chlorogenic acid) 等含大量的抗氧化食物。綠茶含有由6種兒茶素組成的茶多酚‧另外奇異果、木瓜、草莓、檸檬、柳橙含有膳食纖維外亦含大量維生素A、E、C、B群、葉酸,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外,亦有增強記憶力、延緩大腦認知能力的退化。青花菜、番茄含有強力的抗氧化物可說是蔬菜之王,但鮭魚的蝦青素比番茄的茄紅素更強,可說是史上最強的抗氧化作用的食物。杏仁果、腰果、核桃果等堅果類食物含有維生素E、鎂、銅、錳、硒及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提高密度脂蛋白(HDL)並含多種與抗氧化、抗腫瘤有關的植物化學素。因此堅果類一天約吃30公克(杏仁果一把手,約25顆)或每週吃5次以上則有減少冠狀動脈病變的猝死症及抗老、抗癌的作用。

  以上的食物除了含抗氧化物質外,另外還研究出對防止失智和老化有幫助的其他成份如下:

1.味噌含有大豆蛋白質發酵後的胺基酸外又含酵母菌、乳酸菌而易被吸收,另外卵磷脂有降低膽固醇、中性脂肪的作用,它又含有啶二羧酸(Dipicolinic acid),可以吸附具有放射性的鍶等重金屬並將它排出的能力。

2.橄欖油另含大量的油酸(Oleic acid)、必需脂肪酸。油酸具有保護黏膜,幫助消化吸收,強壯骨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而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病,建議每天可飲用15CC。

3.蘋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食物纖維果膠有整腸效果,又可降低血中組織胺及LDL,因此可預防過敏氣喘及生活慢性病的發生。特別是經加熱烤過後,果膠的活性會提高為生蘋果的九倍。在家製作蘋果汁時,因果皮的抗氧化物多酚含量特別高,最好將皮洗乾淨去掉農藥後將果肉果皮起榨汁。連續5週每日喝400ml連皮榨蘋果汁的人其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平均提高10%以上。芬蘭學者報告常吃蘋果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降低58%。一週喝三次以上蔬果汁的人,患阿茲海默症比沒有喝的人低70%。

4.奇異果、牛奶含色胺酸在體內可製造血清素,讓人心情放輕鬆且促進睡眠賀爾蒙退黑激素的分泌。牛奶的鈣質亦可撫平煩躁的情緒,造成舒適的睡眠,因此有長壽者是在晚上有喝牛奶的習慣。不喝牛奶的人可改用乳酪,一天吃兩片(1片20公克=100CC的牛奶的鈣質)。

5.黑色巧克力可降低血糖、血壓的作用。全世界最愛吃巧克力的是瑞士人,一人一年吃掉10公斤巧克力,大約是日本人的6倍,瑞士是世界第3長壽國,似乎可以說巧克力是長壽的良藥。巧克力含有談戀愛時大腦大量分泌的苯乙胺PEA(Phenethylamine),因此吃巧克力會像談戀愛般陶醉、雀躍,減輕失意者的憂鬱心情。巧克力又含可可鹼具有緩解緊張的放鬆作用。

 6.不論男女一天喝一杯以上咖啡的人其肝癌發病率為完全不喝咖啡的人的60%。女性在總死亡風險上,偶爾喝咖啡者為一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的一倍以上,所以喝咖啡的女性可能因抗氧化物咖啡多酚而較長壽。另外咖啡多酚的香氣會使掌管情緒的大腦的血流增加,誘使人放鬆而提高免疫力。但在男性的總死亡風險不因喝或不喝咖啡而有差異。

 (C)多攝取含EPA、 DH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 

DHA能減少記憶力流失,抑制大腦發生阿茲海默症的病變。EPA能防止動脈硬化發生,所有魚類都含有DHA、EPA,其中又以鮭魚、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鮪魚、鰻魚含量最多。DHA怕熱所以最好是吃生魚片。 

 (D)良好的飲食習慣

1.不要狼吞虎嚥超商便當,進食時每一口要咀嚼30次:咀嚼時會活動下顎,刺激大腦前額葉外側下部的咀嚼中樞,大量活動咀嚼相關肌肉,使大腦兩側到前額部的血流量會增加,也活化腦幹網狀結構而傳遞電子信息到腦的各部位,使整個腦增加活力。如此細嚼慢嚥的人10年、20年後在認知功能上比起對照組有明顯的差異懸殊。另外飽食中樞同時也受到刺激使人不敢吃太飽。另外肌肉收縮會活化一種名叫AMPK的長壽基因,因此細嚼慢嚥有達到長壽又不失智的好處。

2.一天吃3餐不挑食,但只吃7分飽:酵母菌的長壽基因Sir2在養份匱乏寒冷的環境下十分活躍,人類的長壽基因在飲食過量、肥胖的人不會起積極的作用。

    因此每餐只吃七分飽才可達到長壽的目的。

3.全家人一起用餐,不要一人孤獨用餐:藉著用餐時可了解彼此對事情的不同看法,並且知道外面的流行趨勢。縱使是孤家寡人也要彼此招呼吃飯,或擴展自己的興趣,參與志工活動來增加飯友。

4.體重要維持在20—30歲時的增減5公斤以內:中年以後體重減少5公斤以上的人的死亡風險與體重沒有變化的人相比,男性約高40%,女性高70%,而體重增加5公斤以上的人,死亡風險也提高30%。因此營養要均衡,且熱量攝取減少到標準值的70%就不會發胖。

5.早上起床後補充大量水分:人老以後體內水分含量會減少5%左右,因此容易引發脫水症狀。特別在睡覺時因排汗、排尿而喪失水分,不補充水分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病患因血液變濃稠更容易引發血栓。因此建議早上起床後用10分鐘喝一大杯50度左右的白開水。

(E)生活起居注意要點

1.生活上要保持樂觀凡事想得開,把過去的不幸、貧窮、天災失敗拋諸腦後。 擁有能讓你由衷感到快樂,鼓舞的事情便能永保一顆年輕的心而不易產生失智。

2. 擁有讓自己雀躍的對象,感興趣或目標的人,如此其大腦神經細胞新生的數量會是對照組的5倍,讓鰥夫寡婦他們結交異性朋友,因愛情是長壽又不失智的最佳良方。

3.讓他們保有工作,人老了亦要持續勞動,退休後仍可去作義工,經常動腦筋思考什麼是對人有幫助?什麼事能帶給人喜樂?

4.讓他們每天讀報紙,對社會動態懷抱有莫大好奇心,也一直保持高度求知慾或勤於寫信.、日記,如此藉著交流可時時意識到對方的感受,以達到頭腦活躍運轉的目的。

5教他們使用新電子產品,電腦從簡單的打字開始到下載音樂影片甚至上網買東西。另外用數位相機來製作相簿並上傳給家人。積極教他們使用全自動洗衣機等新家電讓父母有挑戰新事物、新產品的動力。讓父母能幫忙分擔家務,自己仍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如此才能維持大腦年輕。

6.讓他們見見老朋友,參加同學會,透過跟同學朋友見面聊天,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回憶, 同時也讓塵封已久的回憶,再次重見天日的大好時機。

7.讓他們先打扮才出門,穿西裝、打領帶或穿著自己挑選的流行服飾,母親則畫上彩裝,塗上指甲油去逛街用餐。

8.讓他們回去出生地或故鄉走一走,回顧過去充滿活力的自己,重新體認自己存在的意義。

9.要多活動雙手和舌頭,大腦記憶力才不會退化,也就是多用手寫文章、練字、做菜、 作手工藝、演奏樂器和朋友一邊聊天一邊下圍棋、象棋、打麻將。徒手亦可做手指運動 (如附圖) 來刺激腦前額葉防止失智發生。另外要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和文化教室,結交朋友增加說話的機會。若和父母分居則要每個星期回去看看父母老人家,不僅給予新資訊、新刺激,也給父母表達自己的意見.。

10.讓父母多走路,要多動,走路能促進大腦分泌BDNF(腦源神經營養因子),有效活化腦部,讓神經細胞彼此更容易連結,傳遞綿密的通訊網。因此每週至少健走3次, 1次30分。與父母一起走路更可增加彼此溝通互動的機會。用跑步機、踩腳踏車、瑜珈都可以,甚至在家中單腳站立,蹲踞運動亦不僅提升體力且靈敏度也提高。

11.視力會隨年齡而減退,所以要看大螢幕電視,不論新聞節目或八點連續劇都有可以成為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用電玩讓他們記住新規則,更不易出現失智現象。 但是看電視一天不超過7小時。

12.讓他們參加旅行,喜歡旅行的人盡量去旅行。想去那裏、想參觀、想品嘗美食等心動的感覺和好奇心就能為大腦及長壽基因帶來生氣。參加郵輪旅行也是不錯的選擇。

12.卡拉OK歡唱一生,特別和異性合唱情歌,.放聲高歌一首歌相當於慢跑100公尺的有養運動。且因適度的緊張和放鬆可刺激腦下垂體,調節自律神經,釋放壓力而有效預防失智。

(F)防治骨折發生:

    臥病在床的原因中第一名是腦中風,約佔20%,其次為骨折約佔12%。身體不能動的老人,對其身體和大腦都不好。臨床上常見髖關節骨折經住院手術治療後出現失智症。所以吾人除了對有骨質鬆症的老人給與鈣質或雙磷酸鹽藥劑Fosamax外,家中裝欄杆握把,採用有彈性的地板,不管屋內外出都要有用柺杖的習慣等方法來預防跌倒,甚至跌倒亦不會骨折。

第三家庭

文章導覽

Previous Post: 認識幽門桿菌 吳彥侑醫師 2012/06/26
Next Post: 慢性咳嗽 楊明達醫師 2012/07/13

More Related Articles

扁桃腺結石 柯敏吉醫師 2014/03/04 第三家庭
下肢小腿常見挫傷 外科特殊處理原則 柯敦仁醫師 2021/11/15 第三家庭
為什麼喉嚨老是卡卡的!?    林文正醫師 2015/11/06 第三家庭
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 邱世昌 , 湯文津醫師 2020/05/11 第三家庭
膀胱過動症 余儀呈醫師 2017/07/07 第三家庭
腳抽筋的病因、急救及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8/11/01 第三家庭

QR-Code

qrcode

RSS 陽明報報-醫師論壇 RSS

  • 111.07 楊明達 高 尿 酸 血 症 與 痛 風
  • 111.09 張正弘 失眠淺談
  • 111.11 周宏叡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 111.09 柯澐蓁 肌少症
  • 111.11 蘇惠珍 毛孔角化症

視訊區

Recent Posts

  • 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心肺復甦術 李德福醫師 2013/5/16
  • 何謂生活習慣病及其預防 柯佑民醫師 2014/05/06
  • 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周宏叡醫師 2022/11/07
  • 毛孔角化症 Keratosis pilaris 蘇惠珍醫師 2022/11/07
  • 肌少症 柯澐蓁醫師 2022/09/05

Categories

  • 協會官方介紹
  • 家醫健康會員專區
  • 社區永續發展
  • 社區關懷據點服務
  • 第三家庭
  • 自我照護
  • 醫療及家庭醫師服務
  • 陽明報報

RSS 衛福部新聞

  • 新冠疫苗3天打1.9萬人為上週同期3倍,疾管署今增配4.5萬劑疫苗至全國以應民眾踴躍接種需求
  • 邱泰源部長期許WHA台灣醫事青年團 接棒持續為台灣邁向國際努力
  • 臺灣衛生福利部與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簽署公衛及醫療合作備忘錄(MOU)
  •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期間,食藥署署長應邀出席國際論壇,分享我國藥品短缺處理經驗
  • 食藥署啟動「 114年蛋製品稽查專案-洗選、液蛋作業查核」

RSS 衛福部活動

  • 第3屆全國績優社政人員選拔及表揚活動
  • 114 年度「 Check & Win 篩就贏 」抽獎活動說明。
  • 自由的旋律-從審查到開放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三次國家報告第1輪審查會議
  • 《小勇士的幸福故事》舞台劇

水平視訊-1

Copyright © 2025 一枝草 一點露.

Powered by PressBook Green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