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兩件食物中毒事件,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南投縣肉毒桿菌中毒,造成2人死亡. 另一是歐洲尤其是德國發生大規模出血性大腸菌感染,病例超過4,000人,其中有800多例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並有50人死亡.,食物源據指出是來自芽菜.由於食物來源之多樣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也很多:包括 細菌、寄生蟲、病毒、天然毒素、化學毒素、重金屬等,根據我國食品藥物局之統計,以細菌為主佔九成以上,最常見為腸炎弧菌,對細菌性的病因分述如下:
1、腸炎弧菌:主要是因食用生的、烹調不當的魚貝類,霍亂弧菌則是食入受染病者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之飲水,食物引起,會出現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極易發生脫水。
2.、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是廚師手不潔,或接觸傷口受細菌污染引起,故手部清潔及傷口包紮非常重要。
3.、沙門氏菌:常存於人及動物腸道中,經由糞口傳染,常見於肉及蛋,尤其蛋殼務必清洗乾淨,大部份引起胃腸炎解出帶血黏液便,少部份引起傷寒病(高燒不退、敗血症),愛吃生蛋者務必要注意。
4、肉毒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泥沙中.產生毒素須有無氧狀態,含水量高,低酸性(pH>4.6)及適當的溫度中毒時會產生神經症狀,如感覺麻木無力吞嚥困難要注意儲存不當之真空包裝及鹽漬類產品,但加熱後毒性就會消失.。
5、病原性大腸桿菌:大腸菌主要分布於人體或動物體腸管內,一般不易致病,但現有一種出血性大腸菌(EHEC),在已開發國家,則是造成血便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因,主要感染牛羊等反芻動物,若食物飲水受污染則人會受感染,常見感染案例是食用受污染之漢堡肉、生菜、水果,這種細菌最可怕的是除了出血性腸炎外,還會引起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有時需要洗腎治療,幸好在國內目前很少見,預防之道是不要生食蔬菜(芽菜更要小心),水果外皮一定要清洗乾淨。
6、李斯特菌:可存於土壤、溫血動物腸胃道中,若進入蔬果、肉品、牛乳、魚、蝦及甲殼類等食品則會致病,除胃腸道不適,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及腦膜炎。尤其孕婦可致流產或死胎,及免疫力差者(老人、幼兒、服用免疫抑制劑、慢性肝、腎病者)不要吃生奶及軟乳酪或煙燻魚等。
7、創傷弧菌:生存於海水中,常可由海產中分離出來,尤其是貝類牡蠣,進入人體後會引發敗血症。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及糖尿病患者是最高危險群,千萬不要生食海鮮,除了以上所述之細菌性疾病之外,還有一些病毒以及可怕的各種寄生蟲躲在各式食物當中,幸好全部都是可以預防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推出的<五要> ,易記易瞭解:
1.要洗手
2.要新鮮
3.要生、熟食分開
4.要徹底加熱:至少要70度
5.要低溫保存:在7度以下.
現在許多人重視養生之道,提倡生食或生機飲食,以為這樣可攝取最天然、最營養的成份,即使一般人也有可能在餐廳的美食中受到生菜沙拉的誘惑,殊不知生食的背後隱藏許多危險。 提醒您, 生食前,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