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之後,門診大量出現昆蟲引起的皮膚病,最常見昆蟲引起的皮膚病是被蚊子﹑跳蚤﹑小黑蚊叮咬,毛毛蟲皮膚炎﹑隱翅蟲皮膚炎等◦
一般昆蟲叮咬人的時候,會將毒液或一些過敏物質注入人體內,對人體可產生毒性與過敏反應◦為自衛而叮人的昆蟲(如蜜蜂﹑虎頭蜂等),對人體的傷害常是由毒液所產生,使人體的局部組織受到傷害甚至壞死,可能還有全身性的毒性反應◦為了生存而吸血的昆蟲,如蚊子﹑跳蚤﹑小黑蚊等,毒液角色就較不重要,皮膚在蟲子叮咬後所出現的疹子,主要是由於對昆蟲的唾液過敏所產生◦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蚊子或跳蚤的唾液過敏程度也不同,所以出現的疹子也不同,過敏反應越厲害的,出現的疹子與臨床症狀也越嚴重◦因此被蟲子叮咬後,有的人可以沒有症狀,有人則只有小紅點,有的人出現類似蕁麻疹的疹子﹑紅色的丘疹或腫塊水泡,甚至出現紫斑﹑潰爛,過敏反應最厲害的還可以產生過敏性休克◦疹子持續的時間也差異很大,可能幾分鐘或幾小時就消了,也可能要持續幾個星期才會完全消失◦昆蟲大都只叮咬身體沒被衣服蓋住的地方,如病人的臉.手腳及肚子是最容易被叮,昆蟲叮咬出的疹子常可在疹子中央見到小水泡或小出血點◦
皮膚被蟲子長期叮久後,可能就會慢慢適應,不再出現厲害的反應與疹子,這就是免疫反應的耐受性◦小孩與大人同時被蟲子叮後,小孩的疹子往往比較嚴重,也比較癢,但大人可能仍無所謂,所以常見小孩被蟲子叮了以後,臉﹑眼皮﹑耳朵﹑嘴唇﹑手﹑腳整個都腫起來◦在被蟲子叮咬後,我們常看到會癢的紅色丘疹與水泡,因為遲發型過敏反應,這種疹子要在被叮咬後一到三天才出現◦很多人都是星期天去郊遊時遭到蟲子叮咬,當時無異狀,等到星期一或星期二疹子出現時還百思不解這些疹子從何而來,一直要到看皮膚科醫師後,才知道自己被叮了◦
通常蚊子一次只咬一個包,疹子零零散散分佈◦跳蚤吃一餐則常咬兩﹑三個包,由於跳蚤一跳只有十幾公分高,所以跳蚤叮的疹子最常出現在膝蓋以下的地方,且常以腳踝處最多◦跳蚤叮的疹子出現在臉﹑手臂或身上時,一定要考慮是否病人在坐或躺的時候被叮的◦跳蚤還喜歡在衣服與襪子的邊邊吸血,所以若在內衣褲及襪子的邊緣出現一排紅疹時,一定是跳蚤叮的◦
跳蚤的來源最常見的是狗﹑老鼠﹑貓◦平時成蚤停留於宿主身上及其棲息處,所以並不是家裡不養狗貓就不會被跳蚤叮,只要生活環境周圍有流浪狗﹑流浪貓,或鄰居有養狗貓,經過其旁邊就有可能被跳蚤叮◦家裡有塌塌米﹑木床﹑竹床等的民眾最好不要在床底下堆積雜物,以免變成老鼠窩,睡在上面的人可能會被鼠蚤叮咬◦由於跳蚤會附於人們的衣褲進入室內叮人,很多養狗的人家常以為只要把狗養在室外,室內就不會有跳蚤,其實這是不對的◦跳蚤的防治–殺蟲劑只噴一次是不夠的,需要兩至三個星期就噴一次藥,連續噴六個星期,然後每四到六星期再噴一次藥來維持效果。
毛蟲皮膚炎在台灣是常見皮膚病,每年從二月開始,高峰在五﹑六﹑七月◦由於毛蟲的毒毛很容易折斷隨風飄揚,掉到人的皮膚上就可以出現毛蟲皮膚炎,所以不一定要親眼看到毛蟲或一定要毛蟲掉到身上,才可產生毛蟲皮膚炎◦常見的臨床症狀是出現密密麻麻一片紅疹,一旦碰到毛蟲掉在身上請務必輕輕將牠趕走,若一時緊張之下用手將毛蟲撥掉,讓毛蟲驚嚇而噴出毒液,可能會使皮膚症狀更惡化。民眾夏天外出,特別是到山區野外最好穿著長袖衣物防護,避免直接接觸。
被昆蟲叮咬時最重要是不能去抓疹子,更不能用熱水沖洗,建議冰敷或給口服抗組織胺及類固醇藥膏來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