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nuria)」與「蛋白尿(proteinuria)」有何不同?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的尿中各種「蛋白質」 (包括約20%–40%的白蛋白、40%的遠端腎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黏蛋白、20%低分子量免疫球蛋白) 應小於150毫克;而其中「白蛋白」應小於30毫克。每天排出的尿中全部蛋白質大於150毫克就稱為「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的定義就是每天排出的「白蛋白」量介於30毫克至300毫克。超過300毫克白蛋白就稱為 「巨量白蛋白尿(macroalbuminuria)」。它發生的原因是腎絲球通透性改變使正常的血漿白蛋白被濾出。
蛋白尿可區分為:
- 良性蛋白尿(即暫時性、姿勢性)
(1)暫時性蛋白尿— 當有脫水、發燒、劇烈運動、寒冷、情緒壓力、以及懷孕等情況下可能出現暫時性蛋白尿。
(2)姿態性蛋白尿— 病患在臥床時尿蛋白是陰性反應,站立活動後蛋白尿便會出現,活動越多尿蛋白越多。但一般其每天尿蛋白總量都小於一公克。體位性蛋白尿又分為暫時性及經常性二種,暫時性只是間歇發生,預後良好。經常性則可能有存在腎絲球病變,有變成慢性腎炎、尿毒症的可能。
- 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
持續性蛋白尿通常表示腎臟的結構(腎絲球及腎小管)已有病變;通常與一些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或腎絲球腎炎、腎小管病變、腎毒性藥物等有關。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 微量 」的「白蛋白尿 」?
糖尿病和高血壓會對腎臟小血管造成緩慢、漸進的損害,許多腎臟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造成的損害才明顯可見。這過程中在判讀各項血液、尿液數據時,有時會忽略慢性腎臟病的存在。如果能夠在「微量白蛋白尿」時期就偵測出來並做有效處理,就能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許多研究顯示多種尿蛋白(包括白蛋白和其他蛋白、運鐵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補體等)對腎小管細胞和腎絲球的一些細胞(如mesangial cells)有細胞毒性,會產生發炎物質,造成腎絲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使腎功能更加惡化。
研究及統計還顯示微量白蛋白尿具有下列臨床意義:
1.無臨床症狀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標。
2. 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的標誌。
3. 高血壓和糖尿病性腎臟病的重要預兆標誌。
4.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
所以微量白蛋白尿對非高血壓和非糖尿病病患的心血管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如何檢查微量蛋白尿?
尿液試紙檢查是對白蛋白的定性和半定量檢查,陽性反應 1 + (表濃度 30mg/dl ,相當於每天約排出300—400毫克蛋白 )時已經不是「 微量 」了。(微量白蛋白尿的定義就是每天排出的白蛋白量介於30毫克至300毫克) 。針對測量微量白蛋白尿必需使用以下方法:(1) 24小時尿液收集做尿蛋白定量 (2)單泡尿檢驗法–測量「白蛋白」和「肌酸酐」濃度比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
30 to 300 µg albumin/mg creatinine (30—300微克白蛋白/毫克肌酸酐) 間就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定義區間。為確保檢查準確度,要採取大清早的尿並且24小時前避免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導致暫時性白蛋白排出量增加)。檢查需在兩三個月內做兩三次,如檢查陽性也需在三至六個月後再追蹤檢查。(註:對肌肉男和太瘦者因肌肉量影響肌酸酐的參考值,此ACR檢驗法會不準確)
結語
持續性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警訊,應由專科醫師做詳細理學檢查和進一步的血液、尿液、腎功能、超音波等檢查,以鑑別腎病症候群、腎絲球炎、感染或其他原因。有時必須藉由腎臟切片來取得腎臟病理變化,由專科醫師跟據病理變化來治療,才可以改善蛋白尿的情形。有危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絲球疾患者應及早做「微量白蛋白尿」檢查和追蹤,把握治療先機,維護腎臟和心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