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的測量]
1. 運動、長時間陽光照射、穿太多衣服等因素會提高體溫,若有這些現象,宜在除去這些因素並休息15至30分鐘後再測量體溫。
2. 電子體溫計適合一般家庭使用,如果使用水銀體溫計,必須特別注意避免發生水銀體溫計破裂意外的危險。
3. 水銀體溫計的測量時間:
口溫:2至5分鐘
腋溫:3至10分鐘
肛溫:1至3分鐘
4. 肛溫:
肛溫的測量值比較接近人體真正的中心體溫。
5. 口溫:
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5℃。
6. 耳溫:
三個月以下嬰兒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不佳,不建議使用。
耳溫槍在耳內的角度必須正確,過多耳垢會干擾測量。
中耳炎或其他中耳異常者不建議量耳溫。
耳溫槍需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
7. 腋溫:
平均測量值低於中心體溫約0.8℃。
不適於以肛溫與耳溫量體溫的新生兒,可考慮以此法測量體溫,或以測量腋溫的體溫計測量背部溫度。
8. 皮膚表面溫度:
在額頭測量皮表溫度(包括額溫槍)或以紅外線測量皮表溫度,均有低估中心體溫的現象,不建議使用。
以觸摸皮膚的方法判斷有無發燒,準確度極差。
[發燒的定義]
1. 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 38℃。
2. 中心體溫介於37.5℃至38℃時,根據個人基礎體溫與環境溫度之變化而可為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臨床現象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發燒的生理反應]
1. 當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人體覺得寒冷,定位點上升厲害的時候,會出現寒顫 (shivering) 現象以增加熱量,並且周邊的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於是會出現四肢冰冷。
2. 體溫過高(hyperthermia)的體溫定位點並未變化,此時的身體反應是覺得太熱,而且周邊血管發生血管擴張以散熱。
[發燒對於人體的影響]
1. 一些免疫學的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可能因為壓抑免疫反應,反而減緩呼吸道病毒被清除的速度、增加動物敗血症的死亡率,所以適度的發燒對生物有益。
2. 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此點會加重心臟病與慢性貧血病人的心臟負擔、加重慢性肺病患者的肺臟負擔、惡化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病人的代謝異常。
3. 部分3個月至6歲的小孩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
4. 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病人腦部直接造成傷害。
[什麼時候需要退燒]
1. 非發炎反應引起的體溫過高(hyperthermia)均可退燒。
2. 除了次一條文所列出的特殊情形外,發燒不一定需要使用退燒藥,尤其體溫並未超過39°C以上時。
3. 有以下情形的發燒病患,體溫超過38°C以上時建議退燒: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有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
●慢性貧血
●糖尿病與其他代謝異常
●有熱性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既往歷或伴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
●其他因為發燒而有不適症狀者
[退燒的方法]
1. 物理退燒法:
酒精擦澡:會引起厲害的血管收縮,反而有礙散熱,且酒精如不慎讓小孩吸入會有中毒之虞,不應作為退燒法。
冰枕、低溫毯 (hypothermia blanket)、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
可用於中暑 (heat stroke)、中樞熱(central fever,又稱為hypothalamic fever)等體溫過高 (hyperthermia)的情況。
不宜作為單一的退燒治療法,尤其禁用於代謝異常、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
2. 靜脈注射點滴液或口服補充水分:
以注射或口服等方法增加體內水分,對於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
發燒與其他急性病症常伴隨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分泌增加的現象,給予過多水分可能有導致嚴重低鈉血症(hyponatremia)之虞。
進食不良、嚴重嘔吐、嚴重腹瀉、反覆發燒與退燒而導致大量流汗等情形引起脫水時,會使病人排汗與散熱能力降低,可能影響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也可能因為嚴重脫水導致體溫過高,此時應注意適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3. 退燒藥:
Acetaminophen:
Aspirin與其他水楊酸(salicylate)製劑
a. Aspirin在兒童會引起雷氏症候群 (Reye syndrome),不可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註:注射型Aspirin之商品名為Stin、Pediatric Stin等)
b. 其他含有水楊酸成分的退燒藥也不應使用於18歲以下兒童,
其他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a. 副作用:胃部不適、上消化道出血、減少腎臟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b. 優先用於幼年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其他疾病不建議優先使用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
c. 注意事項:不宜使用於脫水與持續嘔吐兒童。
含有同樣退燒藥成分的口服製劑與肛門塞劑,其退燒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