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測量的血壓比醫院診所測量要更準確
在2004年3月,美國醫學期刊研究發現,民眾在家自行測量的血壓記錄,要比在醫院或診所測量的血壓值,對於血壓控制的預後有更高準確性。稍後歐洲類似研究也證實了同樣的結論,認為高血壓患者應測量居家血壓並提供記錄給醫師參考,而非只根據回診拿藥時在醫師診間測量的血壓做為處置治療之參考。許多人(包括醫護人員與病患)都有經驗,明明平時在家裡量的血壓都很正常,可是每到醫療院所量血壓就偏高,醫師常誤以為病人家的血壓計不準確或病患怕醫師加重藥量而刻意「美化」血壓記錄,事實上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白袍效應」,也就是在醫療院所的就醫情境下,許多民眾會緊張焦慮,測到的血壓根本就不能代表病人平時的血壓狀況。
正確判讀血壓應以一段時間的平均測量值而非單次記錄
現在對於高血壓的程度分類,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以120、140、160及80、90、100毫米汞柱分界,120/80毫米汞柱以下為正常血壓,120/80-139/89毫米汞柱為偏高血壓,140/90-159/99毫米汞柱為第一階段高血壓,大於160/100毫米汞柱則稱為第二階段高血壓。有人會問,我昨天量135/85毫米汞柱,但今天是152/94毫米汞柱,請問我是偏高血壓還是第一階段高血壓?如果醫師要根據血壓情形評估用藥計量,到底要以哪一次血壓記錄為準?其實, 每個人一天血壓的變化起伏很大,控制程度的判讀應以一段時間的平均測量值而非單次記錄,所以許多醫師會要求病患記錄自己在家測量的血壓值,看診時帶給醫師參考。只是通常醫師沒有時間真的去算血壓平均值,都是約略看一眼,其實看診前病患如果可以在家做一點功課,醫師將可以很快清楚您的情況。首先將偏高超出目標值的記錄數值用紅筆加註,然後算四個數字:數一數總共測量次數(a),有紅筆加註的次數(b),所有收縮壓總和(c),及所有舒張壓總和(d);最後,根據這四個數字,計算以下幾個指標提供醫師參考:
傳統水銀血壓計不是最佳選擇
過去大家一直深信不疑都認為傳統水銀柱式血壓計是最準確的,除了怕聽力視力不好,或者不會操作閥門開關、充氣洩氣與讀值記錄,否則專家們都會建議盡量不要用其他種類血壓計。但近年來這樣的看法恐怕要修正,因為水銀血壓計受到環保關注而逐漸減少使用。汞在常溫常壓下是銀色液體,但容易蒸發而排放於空氣中散播,結合其他物質沉降,通常最後淪陷於河川床底,並形成更毒的有機汞(如甲基汞等)造成食物鏈污染。因此,許多先進國家的醫療設施早已開始禁用含汞材料,其中傳統的水銀溫度計是最早被拋棄的,漸漸地大家常用的水銀柱式血壓計未來可能也要退出健康產業市場。
將來替代的選擇,可以使用氣壓泵原理測量的氣壓表(彈簧)式血壓計,利用氣壓泵操作测壓,其特色是體積小易於攜帶,而且無水銀外泄的缺点,但隨著使用次數增多,會因弹簧疲勞而影響準確度,所以需要定期與的水銀柱式血壓計進行定期校準。
電子血壓計其實是未來的主流
現在使用愈來愈普遍的電子血壓計其實才是未來主流選擇,常見有臂式與腕式兩種,是利用搏動感應器(代替聽診器)識別脈搏傳遞之壓力和搏動信號,以數字形式在屏幕上表達出收縮壓、舒張壓和脈搏數,操作簡便,只需按一下啟動按鈕就會自動進行測量,適合於家庭使用。而且重要的是,由於資訊科技發達,有些產品設計可以儲存幾百筆數值,可以連接電腦傳輸分析,自動判斷血壓控制率、平均動脈壓、脈搏壓或日夜血壓差異等,甚至能透過網際網路傳遞資料給醫師輸入病歷。
很多人都覺得電子式搏動感應器的敏感性可能造成測量誤差,其實是有很多小地方沒注意所造成的誤解:例如袖帶綁縛的位置、移動、磨擦、周圍噪聲、機械或電路故障,均能影響搏動傳感器的敏感性,而導致測量誤差。若能正確使用,其實是與傳統的水銀柱式或氣壓表式血壓計一樣準確。市售家用電子血壓計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臂式與腕式。對年輕健康人,這兩種電子血壓計都適用。但對於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因為末梢動脈硬化造成循環障礙,手腕的血壓测量值相對於上臂相差較大。不建議使用腕式的電子血壓計,老年人和這類患者應該選擇臂式電子血壓計。